产品智能化的浪潮正扑面而来,越来越多的制造业产品将内置包括传感器、处理器、存储器、通信部件和相关软件的智能模块,依托物联网和人工智能技术,让产品具备感知环境变化、自动决策、自我学习的功能,更好满足用户需求。产品智能化不仅改变企业的产品功能,而且还将推动产业变革,为企业转型升级带来巨大机遇。
3.继续支持中国芯片产业和核心软件发展。中国芯片产业和核心软件长期处于依赖国外的不利局面,是智能化发展的薄弱环节,不仅影响中下游发展,还难以保障系统的安全。在国内市场巨大需求的牵引下和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下,芯片产业已经取得重大进展。如2015年中国已有9家芯片设计公司进入全球50强,中芯国际已经进入晶圆代工世界前五,并向前三进军。国家还要继续在资本、技术研发、人才培养等方面继续加大支持力度,引导企业、研究机构、高等院校开展协同攻关,突破核心软件和零部件的技术瓶颈。
4.加强信息安全监管。智能产品依赖于互联网,为外部入侵提供了机会,全球任何角落的互联网使用者都可能对智能产品实施控制,因此信息安全程度已经成为影响智能化发展的关键条件。信息安全要靠技术、管理和法律共同保障,除了企业和用户加强防护措施之外,有关部门需要根据智能化发展中出现的新问题不断完善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加强国际合作,依靠法律的力量为产品智能化应用保驾护航。
5.完善智能产品使用的技术标准和相关法规。首先,要对一些安全性要求较高的智能产品制定技术标准,比如自动驾驶汽车、无人机、家政服务机器人等,为这些产品进入市场创造条件。其次,要完善法规划分智能产品使用中出现事故的相关方责任。智能产品自身具有决策能力和学习能力,使用中又受到厂商和用户的影响,责任难以划分。需要与时俱进地改进相关法规,解决技术进步带来的新问题。